1996 第5期 - 科幻影视查尔斯·默里 凯瑟林·B·考克斯 黄仲琪1995年,是阿波罗十三号发射二十五周年纪念。美国拍摄了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巨型故事片《阿波罗十三号》。阿波罗十三号发射升空,原想重温人类踏足月球的美梦,却险些变成灾难,三名太空人几乎丧生宇宙。在休斯敦太空中心协助下,才得以安全返回。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却创造了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航天史上虽败犹荣(Successful failure)的光辉时刻。本刊特在’96·5和’96·6两期连载关于“阿波罗十三号”的真实纪录和影片图片。太空人挑战厄运的英雄主义精神,足令追歌星的青少年转而变成宇航崇拜者、太空迷。小菀当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十三号起飞时,载人航天飞行离加加林飞行九周年纪念日只差一天。在这期间的几年里,实际载人飞行一直是出乎意料的安全。有三十七次,人们坐在火箭的顶上随火箭发射进入太空;有三十六次,他们安全地返回了。只有一次飞行造成了死...
1996 第1期 - 每期一星雷良琦真是无巧不成书。事情是由于一部中微子检测仪出故障造成的,但我的处理方式却太愚蠢了。四个多月前,被人们谑为“理论家之驴”的黎沫教授设计了一架大型中微子检测仪,用以验证太阳的中微子辐射是否和理论家们所预言的一样。这是一件很吸引人的工作。仪器的关键设备是一根长达1000多米的铝质圆筒,筒内装满了一种最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太阳发出来的中微子在化合物内部产生一连串的次极效应后就会留下痕迹。如果实验测定的数值与理论数值基本一致,理论家们的预言就被验证了。黎沫教授坚信结果会是那样的。这天,我们课题组在黎教授的率领下乘直升飞机前往实验基地。为了尽可能避免外界的干扰,实验装置安装在远离市区的一座超深矿井里。调机顺利。两个多小时后,联机观察的准备工作完毕,实验正式开始。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操作,黎沫教授紧盯住数据处理系统的纸带出口。根据推算,如果幅值在...
作者:伽罗王【,】01.死亡只是新的开始七月二十九日,早上六点五十一分。我美滋滋的点击了确认的选项,把他分组到了好友里面。根本就没有去想,从来没有在网上发布过自己QQ号地我是怎么被找到的。刚刚确认了信息后,联系人的人物栏里就直接出现了一个古朴长剑的头像,背景是一个巨大的齿轮,上面布满了黄色的锈迹。看来刚好在线,还没有等我点开他的信息去看他的资料,桌面上就直接的弹出了一个聊天窗口,一行斜体的黑色大字就跟着出现。不等我在想着怎么去回答他,又是一段话就跟着弹出了来。‘小友,你我能有此缘很是不容易,天道对我没有什么办法,我也会帮你分担掉所有的此世因果,相对的你也自此就此失去了此世间的存在,我会为你做一个傀儡,让他成为一个英雄后死去,你不必担心你的家人,他们会过的很好,等到你离开这里后你就会明白一切的,希望你过的愉快,以后是否能够再相见就看我们的机缘和你的努力了,一路走好……’...
2000 第11期 - 每期一星姚鹏博荣光的众神们在夜空中游走,闪烁的群星作为驿站的明灯。永不停息的生命们呵,飞翔的你们又是怎样的形式?——中古英雄的四行诗抄一何林一遍又一遍检查他的通讯器,因为莫名其妙的音频一直在困扰着他,就从他登上这颗彗星的那一刻起。这是一颗名副其实的“脏雪球”,巨大的无规则的球体被厚实坚硬的冰层所覆盖,所有的坑洼和罅隙满满地盛填着高傲的宇宙灰,裹在冰层外的尘埃均匀地占据着自己的地盘,向新来的客人炫耀着先入为主的资本。这简直就是一只在炭灰堆里滚了三个来回的烧焦的冻土豆!对于这个荒芜之境何林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踏上一脚的,看看人家金星探险队多么风光,全天候在地球上实况转播;还有登上土卫六的,要知道他们旅行的待遇,啧啧,简直等于太阳系里掉馅饼;还有,还有……最令何林气愤的还不止这些,他到这种没有鸟所以也不会生蛋的地方来的目的竟然是探索生命的踪迹!不知上头信了...
颜耕 孟寰黎菁站在“长城号”空间站的飞行平台上,观看日出的壮丽景象。透过地球弯弓形的边缘,她看见一抹晨光渐渐燃烧,黑色的天幕由乳白变为玫红。霞光给斑斓的云朵镀上一层金边,就象沸腾的海洋翻滚着炽烈的波澜。突然,一轮火红的朝阳穿过彩霞喷薄而出,射出了万道金箭,照彻整个寰宇。阳光象一只彩色的画笔,给地球徐上了绚丽的色彩:绿的陶醉、蓝的酣畅、红的热忱、紫的端庄……又象一架庄严的竖琴,拨动了生命的旋律:大海的欢腾、森林的低吟、野兽的咆哮、都市的喧哗……但是,黎菁却无心眷恋这壮丽的太空奇观,她的心隐隐作痛,涌起一股酸楚的苦涩。命运呵,真是鬼使神差!就在这空间站上,她遇到了自己这一辈子最不愿见到的男人——顾堃!昨天晚上,空间站举办了太阳帆杯赛参赛运动员的联欢舞会。中心舱被布置成临时舞厅,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正播放着“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欢快的音乐撩人心弦。黎菁兴致勃勃地...
作者:黄易【,】浮沉之主第一章 大海之行十多只海鹤,像呼吸般自然地拍打着有力的翅膀,队形整齐地停泊在海湾里,在若游艇大展的船只的高桅间飞掠,拐了几个弯后,再俯冲往清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澄蓝海面,搜寻看在近水面处不小心露出形迹的美味鱼儿。由于今天并不是假期,整个海湾区静悄悄的,只有海水打上码头和船身时所发出的柔和响声,夹杂在游艇进行一般维修的人员间歇的叫嚷和工作的声音里,一切是那样美好安详。凌渡宇架着个黑边眼镜,一身绝不适合在这炎热天时穿着的深蓝西装和黑皮鞋,背着个沉甸甸的大背囊,右手吃力地拖着个底部装了滑轮的大铁箱,沿看海湾往第九号码头走去。认识他的人若在这时撞上他,必会为他文弱老成的新形象吓了一跳,又或笑得弯下腰来。当他转上九号码头延伸出海面的长堤时,大铁箱的滑轮摩擦着地面,发出了难听之极的噪音,听到的人都要皱起眉头来。九号码头的尽端处停泊了一艄外表看去毫不起眼,...
1999 第1期 - 科幻之窗丹尼尔·基斯 孙维梓主持人的话:最好的方式,还是读着文章,与主人公一起体验与经历。(怡雯)1、3月5日的报告施特劳斯医生说从今天起我应该把想到和发生的事情统统记下来。我不明白这为什么但他说这非常重要。是为了看看能不能用我。我希望他们用我。金尼叶小姐说他们也许能使我变得更聪明。我也希望更聪明。我叫查理·戈尔登。今年37岁。两周前刚过生日。现在我写不出更多的东西所以到此结束。2、3月6日的报告今天我有一个测验。我想我没有考好。他们可能不会再用我了。当时房间里有个善良的年轻人。他有几张满布墨斑的白卡片。他说查里你看看这些卡片。我说我看到了墨斑。他说不错。我想这该完了但当我站起来走开时他又把我留了下来。他说查里坐下我们还没有完。后来的事我记不清了。好像他让我说说在墨斑里看到些什么。我说这里面我什么也没有看出来但是他说那里面有图。而且别人也看到了这些图。我...
1996 第2期 - 科幻影视若恩·弗恩特斯 朱斯坦恩·柯曼 小菀“听,鸟叫。”艾米说道。艾米是一头大猩猩,她所指的鸟是波音727客机。其实艾米并不张口说话,她手上戴着一副数据手套,手套上系着一只装有计算机和话筒的匣子,是这个匣子根据她选择的符号语言“说话”的。几个科学家训练艾米说话,其中有艾米的监护人彼得·埃利奥特和他的助手理查德。“你激动了,宝贝。”彼得拍拍艾米。艾米不回答,继续玩弄她的像机。彼得转过身去看艾米拍的究竟是什么——原来是个漂亮的姑娘,她褐色的长发随风飘拂,照像机炫目的闪光弄得她闭上了灰蓝色的眼睛。“嗨!”彼得不情愿地打着招呼。“嗨!我是特拉维公司的凯伦·罗斯博士。”那女人答道,“我在传真和电话中已说过,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探险。我能提供一些探险费用。”...
《魔卡尸途》作者:月识夜第一章 丧尸!林峰紧紧地倚靠在墙边,闭着嘴巴,连呼吸都刻意保持着很平稳,努力不发出一丝声音。他不知道保持这样的姿势多久了——一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总之他的腿已经麻木生疼,但仍是一动不动。与眼睛里所看到的的惨况相比,他现在所受的这点折磨真算不得什么。那条青石街道,号称西北区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此时一定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残忍的洗礼。汽车的鸣笛声,人群的尖叫声,还有那种让人脊背生寒的怪叫交相呼应,不断折磨着人的脆弱神经。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前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这里还是车水马龙,人流熙熙嚷嚷一派安乐,林峰还在和一个卖玉石的中年女人讨价还价。但,一切都发生在那一个瞬间!大地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人们还以为发生地震时,浓雾突然从地底喷薄而出,瞬间将小镇笼罩。...
1995 第5期 - 名家、名著、名画阿西莫夫祖籍俄国,出生于俄罗斯的彼得格勒,父亲名叫犹达·阿西莫夫,母亲叫安娜·拉切尔·保曼·阿西莫娃。他是一九二○年一月二日出生的。他在三岁的时候,由父母带着从俄国移居到美国,定居在纽约的布洛克林。阿西莫夫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科幻作家,一方面是由于他有兴趣从事这种创作,但另一方面也是同杂志编辑的提携培养分不开的。从一九五八年开始,阿西莫夫成为专业作家。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是什么呢?它们就是: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让人类受到伤害。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给予的任何命令。三、在不违反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阿西莫夫可以说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为所有科幻作者遵从。...
1996 第2期 - 科学家轶事郁小萍“太太,这是今天的信件,还有一个包裹,是从英格兰寄来的。”女佣恭敬地将一大叠信和一个用淡蓝色亚麻布缝得严严实实的包裹递到伦琴夫人手中。伦琴夫人看见包裹上的落款“爱尔维拉·贝德里尼”,眉梢轻轻往上挑动了一下,显示出了心中存在的惊奇。“啊,又是一个‘X’!可这个‘X’是我得到的了!”伦琴夫人愉悦而调皮地想。自从丈夫发现了“X”射线,轰动了科学界以后,雪片般的信件从世界各地飞往这幢坐落在美因河畔的古老住宅。那些信里充满了多少热情的话哟!好多科学家都狂喜得像一个个疯子。“尊敬的教授:不管您自己是否愿意承认,X射线的发现,无可辩驳的,是新物理学开端的里程碑!……”“……您的无与伦比的发现,将给人类带来连我们现在都很难完全估价的巨大的推动!……”...
2000 第2期 - 科学故事唐风比起我们嘴里的那对犬齿,更能说明人类自食肉动物进化而来的,也许是人类用于屠杀动物和同类的各种工具。冷兵器千奇百怪,其中不乏非常美丽的东西。至今收藏家都会为自己拥有一柄匈奴弯刀或大马士革剑而自豪。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洗刷,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发现曾经染血,无论是研究文明史的学者还是只对人们用什么东西打架感兴趣的普通人,都难免会为之着迷。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冷兵器依然是个尚未退离视野的东西;它活跃在两个领域——面向过去的武侠,和面向一切的科幻。大约三万年前,人类开始把坚硬的东西绑在木棍上做成最原始的长矛,一般是动物骨头或石块,打磨得尽可能锋利。斧子和弓箭也是非常古老的武器,随着金属、主要是青铜在兵器制造上的使用,许多工艺复杂、样式精美的兵器出现了。三千年前的苏美尔人的标准装备是头盔、护甲、长矛和盾牌。可以想像,刚刚出炉的崭新盔甲穿在身上非常漂亮,但...
袁英培麒麟号行星飞船划出一个新的椭圆,又一次从火星的阴影中升起。指令长齐中路一动不动地坐在操纵椅上,只有眨眼和偶尔错错腮帮子这些动作表示他醒着。自从飞船进入通讯盲区以来,他一直保持这种雕像般的姿态。留在飞船上的另一个宇航员王彬张开嘴想说点什么,刚转过头来又知趣地闭上了,他不想再讨一个白眼。他知道指令长心里不痛快,而且,这种不痛快的程度还在与时俱增。是呵,他偷偷叹了口气,同样熬了几个月,人家这会儿在火星的红砂土上尽情溜达,就咱俩只在轨道上绕圈圈。人比人,气死人哪!王彬忽然觉得心里堵得慌。飞船上方,阴影边缘的那道淡紫色弧线越来越宽,无力的阳光正竭力点燃稀薄大气的顶层。忽然间,从那玫瑰色的火焰中窜出千万条绿色小蛇,它们画出杂乱无章的直线,隐隐绰绰,倏然出没,这是火星特有的太阳光激励激光辐射。一个怪家伙从火星背后钻了出来,几乎每一刻都在改变着色彩和形状,它摇摇晃晃地扭动着...
丛马 编译序1954年1月深夜,美国科罗拉多州巴克利机场上,一架波音C—97运输机,冒着漫天雪花,轰鸣着跃入夜空,倏忽消逝。塔台内,海军上将巴兹双唇紧闭,似有隐忧,他不能向驾驶这架飞机的维兰德少校机组说明,机舱内的货物,具有无比可怕的杀伤力。在这么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飞行,只会凶多吉少。飞机到达落基山上空。维兰德少校进入货舱,他要看看舱内的那36个金属罐究竟是什么宝贝玩意儿,值得巴兹上将亲自给他下达飞行指令。金属罐静静地固定在舱内,仿佛有意以沉默来显示它们的高深莫测。维兰德琢磨不透,只好钻回驾驶舱,一股刺鼻焦臭味传出。“巴克利机场,我是雌狐03,驾驶舱失火。”驾驶员拼命呼叫。没有回答。蓦地,一个不祥念头升入维兰德的脑海。临行前,巴兹上将专门叮嘱,倘若飞机出事,一定要找一个荒无人迹的地方降落。为什么上将要谈这个飞行员的最大禁忌?...
赵如汉斌不喜欢这个星球,当他从控制舱的屏幕中第一次看到这个星球上浓郁的绿色土地时,他的心里涌出一股欲作呕的感觉。他竭力让自己的思绪联想到43光年远处的地球上那令人感到舒适和惬意的森林绿色,但是在他的脑海中,那片朦朦胧胧的绿似隐似现,总是转化成眼前这片十分讨厌的浓郁的绿色。他感到脑袋发晕,便回到自己舱中,吞下一片综合镇定丸。他感到后悔,为了参加这次考察,他失去了很多。实际上,对于他的父母亲来说,他就象是死去了一样。虽然相对论效应和冷冻人技术使他在返回地球的时候才27岁,但那时的地球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到那时除了月芸,他认识的所有朋友和亲人都将不在世上了。他作为一个天体地质学家,在今后考察的日子里,他将会长时间面对这浓郁的绿色土地,他想到时候恐怕只有靠综合镇定丸支持下去了。他注意到队长宏的脸色也显得很难看,他模糊地想列其他队员可能也不喜欢那种绿色。...
绿杨一、神秘闪光鸟巢别墅二楼大厅的阳台是个很大很漂亮的水泥平台,四周栽着棕榈树,护栏上攀着藤蔓,正面一无遮拦地对着浩瀚无边的地中海。一个黄昏,别墅的主人鲁文基教授正躺在阳台上的一把躺椅上,半睁着眼望着夜空的繁星,回忆着过去驰骋太空那种叱咤风云的日子。退休之后老教授已不作系统的科学研究了,所以他的助手梅丽也就只剩下照料老教授生活的活儿。此刻因为无事可做,她便把教授的1支12公分的望远镜拖出来,随意地对着夜空观看星星,中意时便拍下照片。今晚的夜空分外明朗透彻,淡淡的银河斜斜地穿过天鹰座和人马座,直落南天的海平线。银河的左边是摩羯座,这个不起眼的星座勾起了老教授一件极不愉快的回忆。几年前他计算出人们寻找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太阳系的第10大行星,应该于某一时刻循黄道进入摩羯座,这是捕获它的最佳时机。但他没有时间亲自完成这一壮举,于是便把计算结果告诉了比他年轻的天文学家巴恩斯,让他...
谭剑当人类的历史书一页页越来越厚,苦读历史的学子们也一次次换上更厚更大的镜片。不过,就在各门各派的基本科学发现尚未完成前,人类各项运动成绩却已经叫人惊讶地迫近极限的边缘:即使是最顶级的运动员,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后,还是没有本领变动先前的运动记录,或者说,他们所作的变动已经细微到连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探测不到了。伟大的运动记录就像木乃伊般不朽也不动。也许,我们应该用块墓碑刻下这些数字,因为它们是人类体能的最后极限,并与人类的文明永久长眠。晚近的史学家声称,自五十年前福山(Francis Fukuyama)发表史学巨著《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以来,人类的文明发展确是走向尽头。三十年前人类的文学艺术宣告全盘破产,现在就轮到体育成绩的终结。三十年后,很有可能就是科学黄金时代的结束。...
2000 第9期 - 每期一星李学平一一脉东西走向的大山逶迤起伏,绵延不绝……在一座高峰顶端的宽阔的平地上,矗立着一架架巍峨的气象雷达,此刻,它们正朝着阴沉沉的天空严密监测着,巨大的、扁圆形的机身在浓浓的晨雾中缓缓地转动、俯仰……一小时后,雾气渐渐散去,但天还是阴的。忽然,在平地的一角响起了轻微的引擎声,随之,一架造型别致的轻型直升机轻盈地升离地面,旋即,像一只蜻蜓似的,飞向山的南面。几分钟后,它停在了山脚下的一块草坪上,前后左右是一片乳白色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在中央地带耸立着气象卫星讯号接收塔,塔前高高地竖立着一行金色大字:国家气象中心。此时,从飞机上下来一位三十左右的女士。她中等身材,圆脸盘,剪着短发,上身穿一件鹅黄色短袖汗衫,下身穿一条浅灰色长裤,脚下蹬一双黑色半高跟凉鞋。普通的容貌,普通的装束,但她却是此“中心”的二把手——第一副主任兼总气象师。刚才,她是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