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雷正文 第一章 YY的开始(更新时间:2005-4-27 11:47:00 本章字数:1642)“呜~~”火车迎面驶来,而铁轨上的小孩显然是吓呆了,兀自坐在铁轨上发呆。我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居然冲上去把那孩子一脚踢开。“哇,好一个世界波。”可惜我再也来不及欣赏了,耳边传来“碰”的一声巨响,我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周围是一片暗红色,天空中有一个血红的月亮。我回忆自己做过的事,对了,我好象是救了一个小孩,然后被车给撞了,那么这里大概是地狱吧。真是的,我发什么神经,我才是学生,还没享受人生,居然就挂了,挂就挂了,至少也得去天堂有天使mm陪着,谁知道却来这种鬼地方。“他妈的,我靠,¤¥⊙☆♂……”我用脏话来发泄我的不满。“吵死了!!!”突然,一个不男不女,不老不少的声音(有这种声音吗?)在我背后响了起来。...
作者:恋燕石第一章 伤口“啪”的一声,重庆的商业街上一个男人摔倒在了地上,周围的人立刻饶了开来。一看就是个醉醺醺的男人,没有人愿意惹事上身,一身破烂的迷彩套在这个男人身上,即使工地里的民工也比他干净整洁很多。摔到的男人七倒八歪的爬了半天才爬起来,重新向前面歪歪扭扭的走去。“我草,你他妈的找死啊,大白天的瞎眼了,草。”很快前面一阵叫骂声传来,周围的人们迅速围了上去。中国人别的不说,看热闹绝对是第一个。被骂的正是刚刚那个摔到的男人,此刻他重新被人推到摔在了地上,而骂他的则是几个头发染的如同油漆桶的小青年,看样子是这个男人走的时候碰到了这几个小青年。“你是不是想死啊,你说吧这个事怎么办。”几个小青年中的另一个人说道。这个男人根本无视这几个人的叫骂,爬起来继续向往前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看见这个男人没话,这几个小青年很快更加嚣张。远处人海里的两个男人互相看了看,都摇...
作者:高阳第一章 艺妓世家董旻坐在船头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什么事也不做。一年前,他也是在这条画舫上连续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勾动了艺妓陈大娘的心。他依稀记得笛声擦着秦淮河的波光柳影飘然远去的如幻心境。此刻,陈大娘躺在舱中忍受着临盆前的痛楚和兴奋,两个养女在两侧用扇子驱赶着暑气和香料燃烧之后的微烟。只有大脚单妈忙进忙出,用七八丈红绸和一百二十支红烛将整条船搞得分外耀眼。时近半夜,一袭花轿送来了产婆。这个产婆远近闻名,不知接生了多少王孙贵子与穷种贱根。她刚跨下轿子,就听得舱中传来婴儿的啼哭,慌乱中操着一柄剪刀叫了一声“快”就朝舱内挤去。红绸发出撕裂的细弱声响。董旻的笛声也在此刻嘎然而止。他像所有初为人父的男子一样急于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结果是个女孩,他盯着手边的一小碗酒看了看,说:“就叫小宛吧。”...
作者:[德]约翰·拉贝序胡 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 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 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 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 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这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 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在标志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 60周年的时候,这部被长期尘封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首次出版面世,是很 有意义的一件事。《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 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 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 片,...
作者:[美]戴维·默莱尔译者:张学君【】第一部 第一章他的名字叫兰博,是个让人费解的年轻人。此刻他正漫不经心地倚在肯塔基州麦迪逊郊外的一座加油站的汽油泵旁边,手持一瓶可口可乐,向停留在这里加油的一辆汽车竖起拇指请求免费搭乘。他的长发聋拉在脖颈,浓密的胡须遮住了脸庞,卷起的睡袋放在脚下的沥青路面上。然而,望着他衣衫槛褛蓬头垢面地站在加油站旁的模样,人们绝不会料到一天之后,即星期二,为了将他追捕归案,巴萨特县的警察倾巢出动,更不会想到,星期四他竟然从肯塔基国民卫队及六个县的警察和众多喜爱射击的公民眼皮底下逃之夭夭。谁也无法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更琢磨不透他怎么会掀起这场轩然大波。兰博明白自己很快就会有麻烦,如果不提防的话,将是严重的麻烦。这时他想搭乘的那辆车从加油站里驶出,开过他身旁时差点将他碾倒。...
作者:妖孽慢走第一章 穿越了正在李贺有点小灵感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隔壁又传来了乒乒乓乓的打砸之声。李贺无奈的站起身来向隔壁走去,隔壁住的是一对小夫妻,男的懦弱女的彪悍,整天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本不想管这破事,但人家夫妻雄雌激素分泌异常一吵就是一夜!不管不行啊。边走李贺边想,你说在床上进行战争起不是更好,何必跟家具过不去呢,砸了又买,买了又砸,一对脑残。无力的敲敲门,李贺喊道“赵姐啊,我是李贺。”砰的一声房门打开,紧接着一个黑色不名物向李贺飞来。李贺大呼“我靠劝架的也打啊!”随即两眼一黑,不醒人事。一阵黑暗过后,李贺惊恐的发现自己变成了灵魂体。在地府里飘飘荡荡。本来就死的冤枉,现在到了地府竟然也不受人重视,无名业火次次的窜上心头大喝一声“我靠死了也不让人安生,牛头马面何在,速速带我投胎转世。”过往鬼魂朝李贺瞟了一眼纷纷露出鄙视的目光,心说“丫是个脑残吧,投胎...
作者:二月河第一回 路漫漫风雪山神庙 夜沉沉凄凉赤子心大清康熙六十一年的隆冬,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降落。这雪,给山河大地披上一层银装,又好像在为刚刚去世的老皇上康熙戴孝致哀。山峦起伏之间,风搅雪,雪裹风,掀起阵阵狂飙。这骤然而来的暴风雪,也仿佛在预示着新建立的雍正王朝那不平静的朝局。这场大雪来得奇怪,它一下就下了整整一个冬天。东起奉天,北至热河,由山东河南又到山西甘陕各地,处处冷得出奇,雪也下得特别。它时而是零零散散飘着的细碎的雪花,时而又是滚滚团团漫天洒落的大片鹅毛。或星星点点,或铺天盖地,白皑皑,亮晶晶,迷迷茫茫,一片混沌。山峦,河流,道路,村舍,都变成了浑然一体的雪原,到处都是银白色的世界。偶而也会看到天光放亮,可那太阳只有惨淡苍白的一丝温柔,却没了平日的亮丽暖和。以致山村里的老百姓,一个个都钻到屋子里,猫在炕头上,谁也不肯轻易出门。...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一、醇贤亲王的一生公元一九○六年,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奕讠瞏,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初封郡王,后晋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即光绪皇帝),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在我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绪。在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一月初九日,我便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作者:闾丘露薇【,】内容简介《行走中的玫瑰》是闻名女记者闾丘露薇的个人传记,这次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等。在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行走中的玫瑰》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作者简介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
作者:兰晓龙声明:楔子后来有人专为这片土地发明了一个名词:歹土——歹毒之歹,歹徒之歹,乐土之土,秽土和净土也是同一个“土”。但是我们现在称呼它最为通俗也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上海。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屠杀之后,上海某日,街头。新近崛起的屠夫劫谋的车队滞停街头,他的青年队们,他的法西斯式训练熏陶出来的精英们,他的年轻有为的屠刀们,他的在几日内让整个上海闻风丧胆的黑色风衣们在向街道的另一端射击。今天遭遇的这场刺杀是预计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垂死的反扑在预计之中,反扑的力度在预料之外。零在街道的另一端看着那黑色的车队和黑色的人群,弹道从身边划过,血雾从身边的同志身上腾起,被步枪掀开了头颅的同志倒在脚下。身上冒着青烟的同志跃过地上还在抽搐的躯体。零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在弹雨中冲刺,身上载着他们这次刺杀成功的唯一希望——满怀已经点燃的炸药——零已经不记得他和这些粗劣到随时可能爆炸的炸药...
作者:来复枪工作室第一部分前言《战士》上市之际,一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当头便是一句:祝你喜得贵子。我自己还跟个孩子似的,怎么就当爹了?挂掉电话,我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比喻还挺形象。于是,我决定为孩子的诞生码篇短文以资纪念。此时此刻,盛夏将至,上海街头的梧桐树一改初春时节的枝桠光秃,长出卵球和林阴。触情生情,从孩子的性别说起。扯远了,书归正传,接下来我要向你透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战士》是个难产孩子,他在出版社住了差不多两年。如果不按照图书的出版规律而是套用妊娠原理的话,他则属于超难产类型。《战士》之所以难产,与香港女人选择打催胎针或者剖腹产图个吉祥的生辰八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优于前者。催生难免粗糙,就像是喷洒了茄红素的番茄,味儿不地道。难产如同足球加时比赛,意味着激烈和精彩。在这两年里,我与作家出版社的袁敏老师一边等待着黄道吉日,一边把《战士》反复斟酌。初稿...
作者:文龑【由文】第一集 初征第一章 匹马退敌残阳低垂,秋风染寒。整齐而沉闷的脚步轰鸣声,轰轰的在这片平原之上震颤,铠甲撞击之声,不绝于耳。一面长约三百丈,高约五丈的城墙,轰然夹落在两座山脉之间,前方是一个小型峡谷,背后则是汾城。汾城城主聂凤手扶箭垛,眉头紧皱,却也不敢抬头看一眼城外的景象,额头沁满汗水。与城主聂凤相比,城卫兵倒是显得从容一些,拈弓搭箭,战立城头,身边滚木礌石,堆积成山,油锅沸腾,只等敌人上前,好倾倒而下。俯瞰城门之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银色盔甲,映着寒寒秋日,肃杀之气,弥漫天际。一个个方队,犹如一块块移动的地毯,待得距离城门一箭之地,才轰然停下。为首一将,年过而立,胯下一匹白色战马,身穿白色战甲,手握长戟,此戟有名:飞龙斩月戟。...
作者:赵扬【】【第一卷 乱世争雄】引子三月的神都洛阳逐渐姹紫嫣红起来,宜人的春风先是吹绿了洛水,接着沿岸的树木露出了新芽儿,花苞也次第绽放,很快,全城乃至郊外都淹没在一片春色之中。岁月慢悠悠地挪动着脚步,宽容地将人间的钩心斗角与残杀屠戮包裹起来,四季轮转,物是人非。这日为望日,是武隆基(武则天登基为帝,封李旦为皇嗣,皇嗣一家自然不能姓李,从此便改姓武了。原来的李隆基即为武隆基)等兄弟们朝见祖母皇帝的例行日子。太阳初升的时候,八岁的武隆基步出门外,坐入华丽的安车之中。这时的武隆基无疑是一位小帅哥儿,一双澄澈的大眼睛配上剑眉,使其圆脸儿显得更加活泼,修长的身材以及柔软的小手,再配以那身合体的亲王服饰,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他素爱洁净,周身衣饰尤其是上朝用服清洁如新,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即使身边的仪卫仆役服饰,乃至车饰用具,他都要求保持整洁。...
作者:石钟山【由文,】第一章1.1975年的秋天这一年章卫平刚满二十岁。章卫平在那个秋天,心里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站在阔别了三年的军区大院内,他觉得昔日在他心里很大的军区大院,此时在他眼里变得渺小了许多。他的心很大,大得很。章卫平在那年秋天,从放马沟大队回到了军区大院。那年的秋天阳光一直很好,暖暖地照在章卫平的身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口罩别在胸前的衣服里,雪白的口罩带显眼地在胸前交叉着。还没有到戴口罩的季节,但在1975年不论城乡,不论男女,只要是时髦青年,差不多每人都拥有一副洁白的口罩,不是为了戴在脸上,而是挂在胸前,完全是为了一种必要的点缀。1975年的秋天,下乡青年章卫平已经是放马沟大队革命委员会的主任了,这一年章卫平刚满二十岁。章卫平在那个秋天,心里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站在阔别了三年的军区大院内,他觉得昔日在他心里很大的军区大院,此时在他眼里变得渺...
作者:冯骥【由文,】【幽灵犬的传说及秘密作战档案】引子:“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在敌人夜光弹发出的刺眼白光下,他清楚地看到,一个敏捷的犬影正向爬上草坡的敌人们飞快奔去。“轰!”的一声巨响,前方掀起一片泥土,站在草坡上的几个敌人被炸上了天,白正林的头部突然被落下的石块重重的砸了一下,他顿时昏了过去……这场军事行动结束后,白正林苦苦央求打扫战场的战友寻找军犬夜歌的尸体,甚至找到被炸飞的皮毛也好,但什么都没有发现。军犬夜歌就这样消失在了战场上。但在后来的战斗中,敌人的腹地总是受到骚扰:仓库莫名其妙起火、哨兵被犬齿类野兽...
作者:叶永烈【】总序人们常用“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形容人生的短暂,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没有这样的感觉。昨日还被称为“青年作家”、“文坛新秀”的我,忽然接到上海作家协会电话,说是要为我庆贺70岁生日,使我猛然间感到岁月飞逝,连我也进入“古稀”之列。也就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许久文先生一行专程从长沙飞来上海,跟我商谈出版《叶永烈文集》事宜。我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原本并无太多交往,只在1980年11月由该社出版过《碧岛谍影》一书(后来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就没有联系。他们要出版我的文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是有备而来,他们“跟踪”我多年,读了我大量的作品,所以决定出版我的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诚意,很使我感动。我当即表示非常欢迎。我希望能够借助出版文集,回顾自己的60年创作历程(我在11岁时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同时也趁出版...
作者:侯继勇友情的美 唐骏 “唐骏,《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报道了你确认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消息了,你怎么把这个独家新闻给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侯继勇?”“怎么侯继勇经常可以拿到你的独家报道”……这是在2008年4月15日当天很多记者问我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希望得到独家的…… 不是我把独家给了小侯,是小侯用他独特的提问方式获得了所谓的独家,他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这就是小侯……因为我的风格就是,只要你想到了,问到了,我就会告诉你……不能告诉的,我会暗示的…… 最近一阶段大家比较关注我,应该说更关注我的一些“惊人”的举动和背后的故事,大家好奇为什么我不去创业,大家希望知道为什么我能和微软以及盛大都保持友好的关系,大家都想了解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状态,大家都想知道中国民营企业的潜规则,大家都想知道微软和盛大,大家都在议论这“十亿天价转会”意味着什么……...
作者:程广&叶思引子我们来到风光明媚的祖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再从省府海口出发,行驶大约7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个盛名久负的地方--文昌县。文昌,单听其名,就容易令人想起,这应该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以昌盛民族文明为传统的地方。文昌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隅,它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祖国第二大宝岛的边缘上。这里背靠黎山,濒临大海,山青水秀,一派迷人的热带风光。来过这里的游人,常常为此地的缤纷色彩和如诗如画的境界而留连忘返。还是在许多年以前,据说就有深懂风水的人预言文昌背后有靠且出路开阔,是一块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后来事实也果然不谬,海南文昌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止一位的伟大人物。首先,数百年前,中国大明王朝的一位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就出生在文昌。海瑞当年号称海青天,他藐视权贵,刚直不阿,爱民若子,执法如山;甚至于冒犯龙颜,对当朝皇帝老子的昏聩无道,海瑞也敢直言谏骂。所谓“舍得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