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瑞安第一部锦绣人皮第一章好汉不坐牢唐肯躺着,一动也不动,趁着阳光还没有沉下去,他算到有二十九只苍蝇、三十只蚊于、还有四只蟑螂、一只蚱蜢,在这间牢房里出没。当然,在自己躺着的阴湿木板下面,想必还有一些蜈蚣、蝎于之类的毒虫,也趁着难得的阳光暖意,在龌龊的角落里磨着触须爪钳,只是自己未能看见而已。阳光是动的,可以知道外面有风,以致阳光映在叶影也在微微颤动着,再投射出来。只要是好天气,每天午间送饭来的狱卒走后,阳光必然轻巧地从天窗那儿照进来一会儿,跟外面牢头沉重的步伐恰好形成对比。阳光只照亮这么一会儿,马上就要沉下去,只有从较暖烘的墙壁上,才感受到阳光还在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仍是活的!——只有自己是死的!就连房里的虫豸,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而自己只要三天给牢头遗忘掉,就准像一团饭似的饿毙在这里。...
作者:梁羽生正文 第一章 横跨昆仑来绝域 针迷舵失怕昆仑 穴处巢居何足论 手把黑纹藤竹枝 灵山顶上叩天门像一个倚天枕地的巨人,昆仑山脉横互在新疆的边境,那绵延无际的山峰,终年掩盖着嗤嗤的白雪,遮断了西藏对中国内陆的交通,从古以来,造人西藏的族人已是不多,而这一条路,更是闻名中外的艰险之路。然而此际就有一个旅人,居然越过了昆仑山,踏进了西藏的土地,他回头一望,昆仑山已是远远的被撇在他的背后了,想起那巢居穴虚的艰险旅程,他不禁傲然长啸,被襟迎风,朗吟诗句!这一个旅人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人,名叫做桂华生,正是武当派北支掌门人,又是名列“天山七剑”之一的桂仲明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是仆仆风尘,仍掩盖不了他的英风豪气。只听得他对大山,纵声笑道:“晦明惮师的话倒不是故意吓人,但若说攀上昆仑,就能够杖叩天门,却也未免夸大!”原来他朗吟的这一首诗,正是天山派的创派租师、那位明末清初...
作者:江南第1节:第一章 荧惑(1)第一章荧惑远处的烟弥散在夜空里。浓郁的黑暗从黝黑的山谷一直推向闪烁的星空,如同一道黑色的气幛,把整个太乙峰笼罩在其中。黑色的道袍在风中徐徐飘动,裹着清瘦静穆的道人。道袍背后以银线绣出八卦北斗,咒文环列,反射星光熠熠生辉。在太乙峰顶高处的巨石上,黑衣道人垂首独立,枯瘦轻盈,有上天摘星之势。他的眼帘微微垂下,看向悬崖下山谷中的一潭清水。“三天潭”在百尺幽谷的深处,没有任何的风可以吹动它的水面,一潭水就像镜子,倒映着漫天星斗,星辰缓缓旋转。道人已经足足看了三个时辰。中天紫薇今夜显得分外明亮,时间推移,紫薇的光越来越闪烁不定。寂静的天空里隐隐藏着一丝躁动。闪着蒙蒙的火色,东南方的巨星正缓缓射向紫薇,身后还拖着数角星芒。山下远处的镇子上传来了隐约的人声,那是镇子上的居民被这罕见的天相惊动了。这时候天际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仿佛山外的雷霆,客星的光...
作者:云中岳第一章 舍身图报--------------石首县,江南岸的小城。远远地,便看到城左右的绣林山与阳岐山。绣林山在县西南两里左右,当年三国争雄,刘备在此地娶孙夫人,联吴拒魏,政治上的婚姻不久长,但艳事却流传千古。江百里倒还记得这座锦障如林的名山,欣然道:“县城到了,咱们得救啦!”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到了绣林山的西南麓,山挡住了城,但总算赶到了。已经是近午时分,饥渴交加苦不堪言,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县城左近,不怕水寇和私枭啦!雇了两名村汉,抬着右粯扑奔县城。小径绕山北而过,众人心中一宽。迎面来了一位中年和尚,披了袈裟,未戴僧帽,戒疤闪闪生光,一手托钵,一手持杖,低着头缓步而来。江百里领先,左婷在中间照料抬着的右粯,赵奎断后,兵刃以布巾裹住。可是,身上的血迹却极为岔眼。...
作者:渐远正文 序 湖州少年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柳丝垂堤。太湖畔,一对少年男女正在绕着一排柳树追逐嬉戏。湖面波光粼粼,长长的柳丝直拂下来,被微风轻吹,微漾起轻轻水波,一圈一圈扩散开去。那对少年男女看上去天真无邪,充满了和春季一样盎然的生机。湖边不远处一棵树下坐着一个老人,低垂着头,双手笼在袖中,现在正是春寒未褪的三月,坐在阳光下正是最舒服的时候,能惬意的感受这盈盈无边的太湖春色。那少女绕着树打转,少男则跟着她追,两人之间始终间隔着数丈距离,不知为何,男的始终追不上女的。但相隔距离一远,那少女似乎故意就放慢一点脚步,等那个少男。两人都是十多岁年纪。男的只不过十五六岁,女的更小,看来只有十岁模样,正是最无忧无虑的年龄。他们身上褴褛的衣着透露出他们的生活处境寒微,尚不如普通人家的孩子。但生活的困苦显然无法在压抑他们天真的快活,他们脸上的笑意依然和江南三月一样灿烂,眼睛依...
作者:冷殷秋第一卷 草莽江湖第一章 武神初现(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灵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描写泰山风光的《望岳》的确是脍炙人口,而最后的一句更是千古名句,广为传唱。泰山为五岳之首,风景雄奇壮丽,又因为这座名山供奉着东岳齐天圣帝和碧霞元君,所以每年前来泰山的游人如织、香客如云。而泰山脚下的泰安州也因此热闹非凡。大明洪武十二年正月末的一个日子里,泰安城内刘员外府门前一早就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瞧那气势比过年还热闹。提起这位刘员外,那在武林中可是赫赫有名。十五年前,元朝国师用武学秘籍《玄天宝篆》为诱饵,暗地里摆下“千毒大阵”,困住了各大门派无数英雄好汉,妄图将中原武林人士一网打尽。刘四海率领数百家丁汇同少林、武当两派众高手冒死相救。刘四海精通阵法,各路英雄在他的协助下破了“千毒大阵”,可是他自己却不慎身中...
作者:破军刀楔子东南七省入夏以来,阴雨连绵的天气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往日里车马喧嚣的官道现在一片泥泞,人迹稀少,偶有一辆长途马车经过,溅起污水稀泥,四射而飞,凭添几分黯然。路旁参天的梧杨失去了往日婆娑的风姿。田间一片水域。又是一个荒年。人们收成无望,朝廷无休止的催交粮税,搞的民怨冲天,人心浮动。而朝廷的措施又是如此的无力——镇压!镇压!仍然是镇压!竟然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失民心者,失天下!六月末,地处东南灾情最重的粤南燃起漫天烽烟。一时间,战火四起。各路义军风起云涌,朝廷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惊慌失措,大厦将倾!七月中旬,朝廷东、西、北三支守边卫军同时打出“定国难,朝圣族”的旗号,加入了起义的行列。此时,皇甫氏的西宁王朝建立统治二百三十二年,传十七世,在位皇帝皇甫章,年号启元。启元十三年,皇甫章的王朝迎来了他的终结者。...
作者:卧龙生第一回拦路劫镖北风呼啸,雪如鹅毛,枯树银妆,遍地琼瑶。邯郸道上,轮声辘辘,正行着一列篷车。拉车的都是产自塞外的健马,性耐酷寒,寒风大雪中,仍然仰首奋鬃,得得而行。这一列篷车,共有五辆,当先一辆,黄色车篷,车上高插着一面三尺长、二尺四寸宽的蓝色旗子,旗上用金线绣着一只下山猛虎,针法秀奇,栩栩如生。旁侧用银线绣着四个字:“虎威镖局”。第二辆到第五辆,都是一色的黑色篷布,车帘低垂,密不通风。赶车的,都穿着长毛滚雪的大皮袄,护耳大皮帽。两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各骑着一匹健马,背上各插着一把雁翎刀,走在车队前面开道。寒风中,两个人只穿着紧身扣裤褂,不时挥手,弹弹身上积雪,只看那一身打扮,就知是内外兼修的会家子。车队后面,有两匹健马追随,左面一个是虎背熊腰,黑脸膛的大个子,马鞍前挂着一柄钢链金柄流星锤,人高马大,看上去威风凛凛。...
作者:余者第一卷 无名现世 1 效泰伯遗风(更新时间:2006-7-19 10:46:00 本章字数:2537)不知过了多久,直觉似乎经历了很漫长的岁月,我才从昏昏沉沉之中悠悠醒来。过去的一幕幕依然清晰地涌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没有死,明明知道我在万弹的攒射声中倒了下来,是万万没有生理的了。我不后悔让自己身受万弹的攒射,生命在那一刻已经变得相对十分得渺小。既然伊人已逝,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留恋;既然必须作出生与死的抉择,那还有什么值得我犹豫的呢?生,只能拖累更多的人而已;死,是他们的解脱,也是自己的解脱,更重要的是能够减轻人的伤亡,我何乐而不为呢?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我慷慨赴义,在百匪的攒射声中倒下。当黑暗袭来,我失去知觉的那一瞬间,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解脱,便放心昏过去。...
作者:凤歌第一章孤云出岫(1)熏风酥软,又是晚春。江畔桃花已透出衰意,怀着一川汉江阔水,平缓缓地流向南方。“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这首《绝句漫兴》为杜甫困居蜀中时所作,专道人事兴废、去留难知之意。吟者乃是江边一名老儒,他两鬓早斑,面容愁苦,身后一片桃花落得雪霰也似,随波逐流而去了。一名黑衣人在他身后已站了许久,听这诗句,瞅了瞅满树莹润润的花朵,蓦地焦躁起来:“这一林子鸟花!一个个裂着嘴,笑得好不厌人!”袖袍一甩,身旁桃树落花如雨,一只鸟儿惊得蹿上天,啾啾盘旋。那老儒听到动静,回头一瞧,只见不远处蹲着个黑漆漆的物事,一对铜铃大眼泛着绿光。老儒的心狂跳不已,恐是老眼昏花,揉眼再看时,却不见半个影子。他呆了呆,蓦地发出一声长长的惨呼,扑跌转身,怎料身在江畔,一失足,扑通一声,扎进齐腰深的汉江水里。...
作者:长空一剑第一章 寿宴之上风波起 江面上,一条巨大的楼船正在破浪前行,船首插着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杨”字。船头甲板上,站着两名少年。左侧少年二十二三岁模样,清眉朗目,猿背蜂腰,真是好英俊的一名男儿。他不是别人,正是江湖上年少一辈中的佼佼者,也是黑鹰堡堡主杨风之子、人称“玉面小孟尝”的杨少华。再看右边的少年,约莫十八九岁年纪,身着儒衫,柳眉凤目,樱桃小嘴,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活脱脱一美人胎子。二人身后,则是二十条精壮汉子,青一色的黑衣皂带。两名少年的兴致很高,不时谈论着两岸如画的景致。这时,远处两座矗立江边、灰蒙蒙的大山映入眼帘。杨风用手一指,开口说道:“若仙妹子,你看,那就是蛇山和龟山,不出意外,明日午时我们便可到武昌城了。”原来,右边的少年乃是女扮男装,而她就是莲花堡堡主柳无非的独生爱女柳若仙。柳若仙和杨少华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甚笃。...
作者:萧瑟第一章钟响·涅盘·玄天道长星痕初隐,晨雾渐浓。茫茫的白雾笼罩着整个武当山,那高峻的山崖,从雾中望去,只看到一幢幢巨大的黑影矗立着。静谧的原野,除了几声寥发的鸡啼外,没有一丝声息,沉睡中的大地还未苏醒。清寒的山风悄悄的蹑足踏过草尖,连昨夜留下的露珠都末踏碎,唯恐惊扰了在甜睡中的人们。蓦地,一声沉郁的钟声,震荡在浓雾之中,随着山风传出老远,敲碎了这清晨的寂静。接着又是“当!当!”数声钟响,从武当山上传了出来,这连续不断的晨钟在往口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声,可是今晨一直响了二十下,却依然没停。顿时,山下的村民全都被惊醒了,不约而同的起身披衣,走出门外。在蒙蒙的晨雾中,整个村子里的居民,全都翘首仰望那隐没在云雾中的武当山,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作者:云中岳第 一 章 形势急转星宿海,除了番人之外,汉人几乎从未踏入 这处神秘的地方,也许有,但不见经传。至少在大明皇朝之前,汉人不曾到过。也许唐朝出 使吐善的皇使刘元鼎到过,他曾经说:“自湟水入河处,西南行二千三百里,有紫山,三山 中高而四下,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番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湖其间。”但 他并未提及星宿海。星宿海是蒙语(鄂端诺尔),赋予该名的可能是笃什,他到过此地该无疑问。这里众山环绕,中间有地三百余里,有泉千百泓,大小错列,登高下望,罗列如星。阿 尔坦河自西南流入,汇集各泉的水,向东北流出,便是古尔板截尔马河,下流入查灵海。这三百余里盆地,并不是一坦平阳,除了大小百个水泉之外,还有不少小山错落其间。 后来的满清人,认为黄河自新疆的罗布诺尔,至此伏流重发,成为阿尔坦河,未免可笑。罗 布诺尔低了三千余尺,水居然在噶索达齐老峰重现,岂不可笑?...
作者:柳残阳第一 章 一声霹雳昨夜的酒实在喝得太多了,当戴玄云被一阵剧烈的摇幌惊醒过来的时候,下意识里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山崩地裂的情况,睁开眼,模糊中只见屋顶在旋转,身子也像浮沉不定,他猛然坐起,脑袋却“轰”的一声几乎就炸了开来,他赶紧双手抱头,额门抵住膝盖,一口急似一口的透着气,而胸膈间又阵阵翻涌,有一种要呕却呕不出的难受。于是,一切又趋向静止,没有山崩,也没有地裂,有的只是窗外悠长却融于宁逸中的蝉鸣,还有那一抹淡绿的竹影掩映。戴玄云发觉自己全身汗湿,肌肤冷腻黏搭的沾着中衣。喉咙管里又焦又燥,宛似烧着一把火,他想伸手按住不停抽搐的后脖颈,臂肘一抬,才注意到另有一双手紧紧抓着他的小臂——一双十指纤细,且涂染着杜鹃花汁的白晰玉手。显见是这双手在刚才摇醒了他,愕然佣颐,他看到的是一张美艳俏丽的面庞,可是如许的秀色却笼罩在一片凄哀,一片惊悸,一片说不出的怨恨里,这些错杂的...
作者:花落重来第一章 坠崖秋,安徽黄山,月夜。一轮霜月静静地漂浮在深邃的苍穹之中,以冷静而又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这片鬼斧神工的秀美山川,黛青色的群山之上,碧空如洗,一倾万里几无杂色。白日里还是游人如织、喧闹无比的景区,此刻在洁白的月色照耀下,显得异常宁静,仿佛丝毫不曾粘染上尘世的纷扰,依然一如几千年来的缄默。群山中的花草鸟兽也一律的悄无声息,似乎都已沉寂在着这淡雅的月色之中,只想静静地汲取月色的精华。“啊!月明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阵清朗的吟诗声忽然从莲花峰顶传来,打破了这静态长空,惊的几只夜行鸟四处飞散。诗未吟完,忽又听的一声娇笑:“好好地一首《水调歌头》偏偏被你念成这样,苏东坡要是听见了,非得从坟墓里爬出来掐你脖子不可,林大萝卜,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假啊?”...
作者:千尺飞流【由文】第一章 引子“张无忌回头向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唉!”我叹了口气,“第八遍又结束了。”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却觉意犹未尽,满心惆怅。桌上古色古香地摆着四本《倚天屠龙记》,是繁体版的,书页是从右向左翻,字也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看的,这样不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书,我怎么会如此为它着迷?如痴如狂,连看八遍而爱不释手,究竟此书有何魔力?金庸先生的书,在一个月之前,除了这部《倚天屠龙记》,几乎每部我都读过十几乃至几十遍,而仅仅是因为这部书而存在唯一的遗憾,一个月这前的某一天,当我从数千书籍的底层翻到这四本《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我大喜若狂,这一下终于可以弥补唯一的遗憾了。...
作者:萧逸第一章沙锅居的早市李老大人最近常闹牙疼,吃东西不大利落,一块“水晶肘子”,尽管味儿不差,进了嘴里咕噜过来又咕噜过去,却是怎么都嚼不烂,没法子下咽。“好吃……是好吃……只是咬……不动……”一张嘴说话,口水也淌了出来。身旁挺漂亮的一个小跟班儿,赶忙送上手巾把儿,恭谨地为他老人家擦着流涎。桌子上三个大官人,一起欠过身子来,大献殷勤,其中有人就拍了桌子:“把掌柜的给我叫过来!”掌柜的原就没敢离开,这当口早市方开,面对着满屋子的大官,少说都在四品以上,哪一个他也惹不起,一听着吆喝,三脚并两步地来到跟前,低声下气地赔着小心:“大人使唤哪!”“不使唤你使唤谁!”说话的人姓曹名同,字子秋,山西大同人,成化年进士出身,如今的官位是“太仆寺”少卿。平系话多,嗓门儿又大,同僚给他取了个外号“曹大嗓子”。...
作者:诸葛青云第一章 封炉赠宝此时,在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间的古道上,缓缓驰来一匹瘦马。马瘦,人更瘦,马上人穿着一袭黄衫,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任由瘦马驮着他缓缓走去。古道边有一间酒楼,楼中客人还不少。这时有三个大汉正坐在靠窗边的一张桌旁,在低谈浅酌。他们看到那一骑瘦马缓缓踱过,左首那虬髯大汉禁不住笑道:“许大哥,你看那一人一骑,马瘦、人更瘦得可怜……”那被称为许大哥的答道:“戚二弟,你别看他人瘦,他可不是好惹的!”虬髯大汉笑道:“他不好惹,我戚春雷也不好惹!”那许大哥道:“二弟,休要卖狂,你戚春雷虽不好惹,我许大昌又岂是好惹之人?你知……”戚春雷仍然不服地皱眉叫道:“我知道他是谁?他总是人,不会是天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