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亮轩【,】作者简介亮轩,台湾名作家,本名马国光,祖籍辽宁金县,1942年10月10日生于重庆北碚,五岁到台湾,成长迄今。“国立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毕业,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硕士。曾任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及联合报专栏组副主任等,亦曾在世新大学教授语言逻辑、修辞学、美学等。近三十年间,连续于各大报刊撰写时评专栏。序:哥哥的拼图章立凡从小就知道,有跟我不同父的姐姐、哥哥在台湾。母亲透露这重大秘密时,我还在上幼儿园。此后很长时间内,我们一直缄口不提,因为那是个“阶级斗争”之弦紧绷的年代,凡有亲属在台湾的人,头顶上都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问号,如同发丝上吊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取你性命。不久《坏孩子》在台北出版,侄儿马世芳带了一本来,于是我成了大陆第一位读者。如今此书将在大陆出版,或许是因我兼具历史学者和亲人的双重身份,出版人命我作序,正好...
作者:阎真声明:第一部分 因为女人序(1)21世纪,我们怎么做女人?也许,我们不必站在特定的伦理立场来评判这种生活景象,人类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以悖论的形式存在。我所关心的,是由此而来的女性生存问题。在“非美不可”的生存竞争中,不是美女怎么办?是美女青春不再又怎么办?女性的价值和幸福感日益倚重“身体”,可“身体”又是一个最缺乏稳定性的生存资源。当下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在写身体,可谁又把青春不再的身体当作“身体”呢?当许多女性作家也把“身体”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之时,其中不就暗含着对自身的否定吗?欲望化的社会氛围使女性生存环境日渐险恶,身体至上的观念难道不是对女性的最大伤害?还有上天对女性的不公。有多少夫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男人获得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成功而步入人生的佳境时,女人却失去了她最宝贵的青春。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如果说,结为夫妻在最普遍的情况下是均衡的结果,那么这...
作者:白落梅【由文】第一章 花开见佛花开见佛。佛在哪里?万木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江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纷呈的世相,朴素是佛;动乱喧嚣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时见佛?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人生是一壶禅茶后来才知道,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
作者:王朔一那天,我在街上叫一辆出租车去看一个朋友。在车上,我和司机随意聊了几问。那司机突然对我说:“我见过你,你是许立宇的朋友。”我看了眼司机贴在前挡风窗上的服务牌,才是想许立宇原先也是这家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那时我常去车队找他,和他们那我的许多司机都面熟。司机问我最近见着许立宇没有。我说没有,很久没他的消息了。司机又说,听说许立宇在日本被判了死刑是真是假?我看了他一眼回答不知道,我是头一次听到这消息。到了目的地,司机把车开走了。在朋友家我玩了半天,一起出去吃了顿饭,很愉快地回了家。晚上入睡前,我想起那个出租车司机的话,不觉心中暗惊,不是很相信,但又没理由断然不信。第二天给一个也认识许立宇的朋友打电话,顺便提到这一传闻,那个朋友立刻信了,并说:“我就猜到他早晚有一天会有这一上步——折腾吧!”尽管此公如此肯定,我还是心存狐疑。想来在日本被处极刑定是杀了无辜,可我认...
作者:刘君第一章“有狗皆碑”一个“有狗皆碑”的光棍儿酒徒,居然也仰天长叹:“哎,眼看四十岁的人了,别说搞女人,连女人的汗毛还没摸过一根呢!”媒婆子真的给他领来了一个,他连瞅都没瞅那女人一眼,就对老媒婆子说:“那个,是女的就行!”媒婆子逢人便说:“保恁多年红媒,还没遇上这样痛快的主呢!”在嫩江平原的下游,有个叫徐县的山区小县;徐县下边有个小乡,叫永和乡;永和乡里边有个山村,人们都叫它于村。于村山青水秀,林草丰茂,花红柳绿,五谷芳香……于村另有一绝:不管晴天,雨天,寒天,暑天;山沟,平原,村头,街尾……只要你留意,总会看到一个人,个头不高,后背微驼,衣着褴褛,脚步瞒珊,尤其身上的油垢,终年积淀,疙疙瘩瘩。他干啥,不干啥;不干啥,又干啥……是个人儿,更像个影子。反正只要你留意,在于村总能看到这样一个怪人。...
作者: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序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拜伦:《唐璜》,第一章第一节一那个白天的下午。我与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一些教授、学生在景致优雅的查尔斯河畔有一场座谈,主题是中国公司的成长之路。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学术背景,我们的讨论以中国公司为主题,却又不时地穿梭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和印度等不同的国家和制度空间里,在对比中互为参照,在论证中相与辩驳。而在这样的沟通中,我深感中国企业研究的薄弱,我们不但缺乏完整的案例库和可采信的数据系统,而且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历史沿革描述,关...
作者:林丹【由文】自序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二天,曾有出版社委托朋友找到我,问可否愿意将那些年的故事结集成书?我没有多想,就婉拒了。一来,对25岁的我来说,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再者,我的人生才刚驶上高速公路,怎么就要开始回忆了呢?从北京奥运会到今天,转眼又一个四年过去了。运动员这个职业,尤其是中国运动员,有时不得不用多少个四年,来衡量你职业生涯的长度。我们无奈着,却也更尊重它、珍惜它。从北京到伦敦,12304公里。当伦敦刚刚入夜的时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对我来说,从北京到伦敦的距离,是整整四年。它漫长难耐,又让你觉得只争朝夕。三届奥运会,我用12年国手生涯证明,我依然是教练的首选,是可以让球迷放心的那个林丹。2008年之后,我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抱有更多的期待。我拿下看似不可能的“全满贯”,成为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荣耀的羽毛球选手。我的人生也更宽阔了,生命中不再只有羽毛球,还...
作者:王朔上篇一“喂,两对都进房了。房间号927、1208,还有一只野的,进了1713。”“知道了。”我放下电话,马上穿上西服外套,提起书包,招呼正在看电视的方方,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我那辆花四千元买来的旧“白茹”车停在街角便道上。我们坐进车里,把汽车迅速地开上马路,直驶远处灯火辉煌的“燕都”大饭店。在饭店旁边的一条林荫道上,我招手停在一溜轿车的后边,下了车“乒乓”关好门,快步加入一群刚从一辆大旅行车下来的日本游客中间,走进“燕都”饭店富丽堂皇的大厅。彬彬有礼地站在总服务台里的卫宁不易察觉地给我们使个眼声:一切正常。我和方方走进盥洗室,打开皮包,拿出两套警服换上,走出盥洗室,沿安全楼梯爬上去。爬到第九层,我们都是气喘吁吁,待呼吸均匀了,我们走向服务台,坐着的服务员抬头诧异地看我们。“我们是公安局的,请开927房间。”...
作者:石钟山【由文,】岁月红颜1下乡三年的知识青年李红梅,在那年大雪封门的日子里,爱上了本地青年何二宝。这大约是李红梅的初恋,也是她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恋爱,从此,她的生活开始了一个新纪元。李红梅生长在北方的一座城市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李红梅在那座黑糊糊的城市里结束了自己并不令人怀念的学生时代。在上学的时候,她差不多就把自己未来的命运想好了。毕业后,她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去上山下乡,这是他们这代人共同的命运。也有少数幸运者,从学校直接去当兵或者留在城里,接父亲或母亲的班,成为一名工人。她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幸运,父母只是一般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家里哥哥姐姐一大堆,母亲为了让二姐接班,早早地就从毛纺厂退休了。大哥插队几年了,他在农村待得早就不耐烦了,一次次写信催父亲退休,只有父亲退休他才能从农村顺利地回到这座黑糊糊的城市里接父亲的班。大姐插队的时间最长,属于后来人们常说的...
作者:张立士自序我本善良,同情弱小,傲视强霸。我在《校花·校草》中淋漓尽致地描写普通班学生所承受的灾难和不幸,所进行的拼搏和抗争,是对现行教育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大胆否定和傲然挑战。我估计这个作品问世之后,在赢得一片喝彩的同时,也可能引来一些非议和谴责。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观点。我不敢自诩《校花·校草》是什么成功之作,但它确实是我的得意之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因此我深信我的作品还是有几“得”。先说人物形象。我把校草白龙和孟空军写活了。白龙,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孟空军,同学们公认的飞行员料子。相形之下,白龙更见可爱。他方方面面的素质都比较高:体坛上,他是高手,夺魁不断;审讯室,他是硬汉,令校长尴尬;千里寻师,足智多谋,使总裁感动;教委请愿,他一马当先,口若悬河,旗开得胜;情场上,他呼风唤雨,纵横驰骋,朝爱王娜,夕追艾妮,牵着孟空军的鼻子跑,冲着公子哥儿杜杰...
作者:徐兆寿有人说,性好像是一团火,它能给人以温暖,也能把人烧成灰烬,我同意这种看法。现在的问题是,怎样使这团“火”既能给人以温暖,又不烧死人,这就要看对性怎么描写了。现代的时代发展潮流、比较科学的认知里,不能一概否定在一部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不能一接触性就认为这是下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要分析以下几点:第一,不能只看一个情节、一段描写,而要看整个作品有没有时代意义,有没有社会价值。第二,如果作品中有一些性描写,要看这种描写是不是为烘托主题所必需。第三,在描写性行为的时候,是直露、夸张、给人以恶性刺激,还是给人以灵感,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刘达临:开拓性爱的新领域(2)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本意其实并非是要写性,而是想通过性来展现人性,展现人类存在中的矛盾、痛苦和被文明的异化,也想通过性来批判现实。这种性爱的描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性爱描写了,与我们时...
作者:汤祯兆由[.],,,。第1章 四人青春行20世纪80年代一度兴起的香港青春电影热潮中,我认为不无时代意义。事隔20年,当社会流行文化整体上均把80年代奉为圭臬,有人认为不无怀旧风潮的催化作用,以“30/20”(30年一个循环怀20年的旧)定律视之,固然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当年的确出现了一大批相关文本,可供后人回首重省时空上的蜕变演化。一、锁定戏剧模式所谓时代意义,乃80年代属香港流行文化起飞高扬的年代,新旧价值交替角力,事事均处于敏感的紧张时期。和60、70年代的青春反叛岁月不同,那时候的对照点,主要以西洋的舶来流行产物为本,于是成就了新浪潮一众的先行创作人。但回归本土落实在具体时空,下一浪后来者所面对的,肯定就是主导大众市场口味流向的春春受众,于是把青春逆旅配上本土色彩,就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挑战又或是创作责任。...
作者:都梁【】《百年往事》内容简介笔墨纸砚 指间百年沧桑流变鼓笳笙萧 腮边往事风雨废兴回看百年中国抚摸“宅门”旧事首部以荣宝斋为题材的长篇巨制都梁第四部力作。《百年往事》弘扬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百年近代史演变历程。通过琉璃厂百年文品老店松鹤斋(荣宝斋)的成长发展,逐渐形成全国官吏、学者心目之中的文化朝圣地。读者和观众可以通过《百年往事》这个窗口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回溯。咸丰年间,由张仰山经营的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成为当时京城琉璃厂里最有名气的一家南纸店。松竹斋由于名声好商品质素佳,又安逸的做着官家生意,多年来平稳发展,张家一家与店里伙计也和睦共处相安无事。1860 年,英法联军向布防在张家湾的清军开战。直隶绿营总兵郑元培出征抗敌,血战之后身负重伤。张仰山和店里伙计林满江意外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郑元培,在生死关头,张仰山化开一块比金子还贵的古墨为郑元培止血疗伤,保...
作者:徐皓峰【】清光绪三十年(1904),梁启超著书《中国之武士道》;民国元年(1912),李存义在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自序 一生三事清末民初,李存义是形意拳的一代宗师,做了三件事:合了山西、河北形意门;将形意拳和八卦掌合成一派;创立“中华武士会”,合并北方武林。其中“合了形意、八卦”一事,在河北形意门留下烙印,功课上要兼修八卦,教法上借着八卦解说形意,技法上融合八卦边侧攻防之法,礼仪上与八卦门人互称师兄弟。形意、八卦、太极是三大内家拳,民国时虽有三门皆练的人物,但都是个人行为,太极门没有合过。为何形意和八卦能合?不在学理,在友谊。李存义和程廷华是好朋友,程是八卦掌一代宗师。八国联军进北京,他俩五十多了,做了一样的事:扛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洋兵,就跳下来砍。程廷华是一人单干,李存义安排徒弟尚云祥在身后护驾,这是形意门组织严密、八卦门率性而为的门风使然。...
作者:王金伟作 者 de 语我叫王金伟,男,汉族,于1975年出生在安徽太和县关集镇街上。我母亲治家严谨,教子严格,给我们灌输了一大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度过了16年孤独、寂寞的漫长岁月,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积累了我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慨,乐观的志趣,再加上“初生牛犊不畏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完了这部作品。但写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为了名和利,全凭自己一片痴心对祖国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心灵和梦想。《非》是我成长三十年来完成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处女作”。我爱这个故事,我爱故事中的每个人物;我与书中人物“同生存,共发展”。在这个信息万变的年代里,这部作品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改造人的思想,但多少能给人们一点启示。...
作者:赵本夫引子民国初年,国家战乱,江湖纷争,民族恩怨,在此时更显得分外突出…………夜色茫茫,一片寂静,大街上依稀只能看到几个夜巡护卫的影子。而此时的满洲宫廷里却是一片慌乱,一位侍从急匆匆地跑进溥仪的寝宫。不出片刻,便传出溥仪的怒斥:“什么!你们都是一群废物!快给我找回来!”侍从连忙颤颤巍巍地回答:“是,皇上。”刚要走出寝宫,便又听见溥仪的声音:“慢着,你去把李麟清给叫来!”“是,皇上!”此时的李麟清紧锁双眉,作为宫廷侍卫长,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此次国宝“青花日月盅”的月盅在他的手中丢失,他知道是死罪难逃了。对自己的处罚他是毫无怨言的,只是他还是很不甘心,因为偷盅贼还没有抓到。于是他向溥仪请愿,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溥仪沉默了许久,说道:“也好,你去吧,青花日月盅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国粹,是景德镇的两大制瓷家族历经千辛万苦合力而为,此事一定要十分慎重,...
作者:雪漠大漠祭 第一部分 代序●雷达我理解,《大漠祭》的题旨主要是写生存。写大西北农村的当代生存,这自有其广涵性,包含着物质的生存、精神的生存、自然的生存、文化的生存。所幸作者没把题旨搞得过纯、过狭。它没有中心大事件,也没有揪人的悬念,却能像胶一样粘住读者,究竟为什么?表面看来,是它那逼真的、灵动的、奇异的生活化描写达到了笔酣墨饱的境界,硬是靠人物和语言抓住了读者,但从深层次看,是它在原生态外貌下对于典型化的追求所致。换句话说,它得力于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性的深刻发掘。《大漠祭》承继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饱蕴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它不回避什么,包括不回避农民负担过重和大西北贫困的现状。它的审美根基是写出生存的真实,甚至严峻的真实,这样才能起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它尤重心灵的真实。从内容看,作品写的是腾格里沙漠边缘上一家农民和一个村庄一年间的生活:驯鹰、猎...
作者:严阵题记 ……沙漠,沙漠里苦不堪言,使跋涉者灰心丧气。……沙漠里也有甘泉,但它常常在沙漠底层流动,不易被人发现。只有不靠救世主恩赐,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回的人,才能找到它的所在。如果你…… 小引 年纪大一些的人也许还记得:从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带,沿着古长城残垒故堡间的弯弯曲曲的古道,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民间流浪艺人,坐在一辆在沙漠地带特有的大轱辘车上,由一匹骆驼拉着,在滚滚的风沙中,用三弦琴弹奏着一只古老的民歌:近看沙山连沙山,远望沙浪上青天,莫道沙漠无所有,沙漠中间有甘泉……这个老人到底姓什么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沙漠村庄的大人小孩,都叫他郎木,我们也就叫他郎木吧。老郎木孤单一身,从没见过他有什么伴侣,只在他那大轱辘车后面,慢步小跑地跟着一条黑狗。这条黑狗可通人性了,老郎木走到哪,它就跟到哪,老郎木高兴的时候,它就摇尾巴,遇到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