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第10期 - 科幻之窗艾萨克·阿西莫夫 刘祎 译托马斯·特郎布尔要在本月“黑鳏夫酒店”的聚餐会上作东。因此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在聚餐开始的前一分钟才姗姗而至,一落座就急着喝餐前开胃酒。现在他已经来了,带着早先那种尊严,正跟那位杰出的服务员亨利详细地研究着晚餐的菜单,还同刚刚进来的每一个人打着招呼。马里奥·冈萨罗最后一个到达,他小心翼翼地脱下轻便外套,轻轻地抖了一下,像要抖去在出租汽车里沾上的灰尘,然后把它挂到衣帽间里。他搓着双手说:“已经有一丝秋天的寒意了,我看夏天是过去了。”“过去了才好呢。”伊曼纽尔·鲁宾大声说道,他正站在那里同杰弗里·阿瓦隆和詹姆斯·德雷克谈话。“我可不是抱怨,”冈萨罗又收回了自己的话,然后转向特郎布尔问,“你的客人还没来吗?”...
1993 第11期 - 93科幻文艺奖征文韩治国清乾隆五十五年秋,陕西西安郊外某山中,一队射猎的人马,带着猎获的雉、兔等战利品,正在返城的途中。为首二人,一位官员模样的叫申铁蟾,是举人出身,后作知县,因政绩颇佳,近来在陕西试用。不料,几个月来因思念亡妻,郁郁寡欢,加之感受风寒,一直病卧在床。近几日来觉得好转,便想舒展一下筋骨。与他并辔而行的,是他的好友邵二公子,他们二人同是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的门生,一向过从甚密。邵二公子也曾做过一任知县,后因老父年迈,便辞官在家,帮助父亲经营田产和生药材。因他自动习武,平日极喜驯鹰驾犬,前日探视申铁蟾病情,见他面色不错,似已痊愈,便相约一道入山射猎。走在后面的是邵二公子的三五个家丁及申铁蟾的两个随从。他们边走边谈,不觉天色向晚。忽然,觉得头上一亮,众人不由得仰首观望。只见两个圆圆的大火球,慢慢越过头顶向前面飞去,飞过约有一箭之地,火...
1994 第11期 - 科幻之窗L·M·布琼尔德 王荣生 译那艘破碎的飞船悬挂在太空,在幽暗的天幕里凸出一个巨大的黑色的物体。飞船仍在转动,却慢得难以觉察,它的边缘遮蔽、吞食了一颗星星的亮点。救援组灯光闪烁,在飞船残骸上形成弧光点点。“像一群蚂蚁,在撕裂一条死虫,”费雷尔心里想,“一群食尸者……”他对着面前的观察荧光屏哀叹了一口气,几周前飞船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残骸在他的脑海还原成一艘宇宙飞船,灯火辉煌,宛若一艘开狂欢晚会的游乐船掠过黑夜的江水。飞船犹如一面明镜,反映出船长戴着耳机的大脑思路,人机穿透彼此接合处,融为一体。飞船风驰电掣,光灿夺目,性能良好……但都灰飞烟灭了。他瞟了一眼右方,不自然地清了清喉咙。“喂,医学工程师,”他招呼站在他的岗位旁边的一位女士,她同他一样久久地、默默地凝视着屏幕,“这是咱们的起飞点。我想,现在咱们可以出发,开始搜寻航行了。”...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活死人开始主宰世界。你会发现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只有不择手段,才能生存下去。病毒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让地狱客满,上帝不得不将活死人放逐人间。--------------------------------------------------------------------------【由..【】整理,】--------------------------------------------------------0001章 初知现状 一间白色病房内,一个赤裸着上身的青年男子,胸口缠绕着白色绷带,安静的躺在白色病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青年男子脸上,原本一动不动的他,脑袋晃动了一下,随后有些不适应的睁开了双眼。 睁开双眼的青年,看着天花板微微移动了一下身体,伸手按了一下传唤器。可是传唤器发出声音,却不见有护士或者医生进入病房,无奈之下青年只好艰难的撑起身体走到病房门口。...
2000 第3期 - 人与自然唐风第一类接触:远观察第二类接触:取得物证(包括UFO的照片、录像及着陆痕迹)第三类接触:目击外星生命第四类接触:外星人劫持地球人按照上述的国际通行标准,几个月来发生在中国的飞碟事件都属第一、二类接触。它们中包括去年6月22日武汉的“不明飞行白光”造成大批树木折断的事件;11月23日汕头机场多人共同目睹UFO拖着10米长的“尾烟”缓缓南行,12月2日至9日上海两条光带“编队飞行”的事件,12月11日在长春同样的东西被一个数码摄像机摄了下来,12月9日至12日北京连续不断的UFO目击和摄影等等。幸运的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次的UFO集中出现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带。也许科学家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事件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让UFO迷大失所望。但我们并不打算就事论事,而是应该好好回顾一下UFO的研究状态。...
王晋康楔子卡尔·伊斯曼把微量的cAMP(环腺苷草磷酸)滴入玻璃皿中,说:“看,粘菌社会马上就要建立了。”这是在纽约沃森智能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伊斯曼是一位高个子的白人青年,30岁左右,金发,肩膀宽阔,表情很生动。他身后有两个女同事:25岁的松本好子,身材稍显矮胖,有一双日本人特有的短腿;江志丽(英文名字是凯伦·江)大约32岁,典型的中国南方女子,细腰,瓜子脸,一头乌黑的柔发盘在头上。他们用肉眼观察着玻璃皿中微小的粘菌,旁边的大屏幕上则是放大后的图像。粘菌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是一个超有机体,或者简直是人类社会在毫米尺度上的演习。它们在湿地上游来游去,各自专心致志地吞食着细菌食物,互不关心,是一群冷漠孤独的流浪者,以直接分裂的方式各自繁殖后代。但一旦食物耗尽,就会有某一个细胞有节奏地发出cAMP,这只先知先觉的细胞就成了粘菌社会的领袖。...
1999 第5期 - 每期一星周宇坤第八个心理学试验到底结束了。尤因大夫在自己的试验记录上又划上了一个叉——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七个叉——随后以一种非常平静的眼光注视着眼前年迈的船长。然而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是在极力抑制住眼神中的那丝慌乱,或者找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说是不想让自己的神情影响到“自由女神”的核心——老查理船长。当他默不作声地凝视着眼前的人时,这不会意味着有什么好的兆头。确实,一连五天,尤因大夫通过生命监测系统,无一例外地观察了查理船长不规则的脑电波的活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统计得到的数据表明,船长的心理正在受到某种不可捉摸的东西的影响。但是,船长似乎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说,他并不想让自己意识到这点。在与整个“自由女神”小组相处的时间里面,他依旧尽力表现出他的冷静,可是看来不是那么遂意顺心的,而且,当他独处的时候,更是出现了稀奇古怪的思考过程。没...
1996 第5期 - 每期一星宋宜昌 刘继安(一)巴比特驾车行驶了三百多公里,还没见到海岸线。四周是荒凉的未开垦的处女地,除了砾石、沙土,唯一的生物,就是肥大的仙人掌。高速公路像条呆板的水泥带子,笔直地伸向天空。不时有用液氢作燃料的轿车从巴比特身边飞驰而过,他这辆老式福特怎么也跑不过它们。这车是巴比特下飞机时,在机场附设的无人控制自动化租车公司租来的。他没告诉电脑终端,他要乘这车横穿整个大陆去东海岸,只说自己要去杜瑞克。这是他在电子旅行指南上随便找到的一个地名,但他的真正目的地,却是哈里斯岛。大致方向是没有错的,但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岔道很多,到底哪一条通向哈里斯岛呢?巴比特将车停在路边,连连向一辆接一辆从他身边飞驰而过的氢动力轿车招手,但是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公路上飞速移动的,看上去只是一堆堆冷冰冰的、没有感觉的钢铁。巴比特观察一番,终于看清了:原来这些高度自动化轿车内的...
2000 第9期 - 银河奖征文何夕(一)叶青衫正在写一封信,但是差不多有两个小时的光景他却只是呆呆地坐着,手里的铱金笔悬在离纸一两厘米的地方,目光一直愣愣地看着前方的桌面。在桌子上摆着一束许久没有换过水已经发蔫的花,还有一只薄薄的电子钟。不过叶青衫的目光是落在另一件东西上,那是一幅像片。在像片里叶青衫和一位长头发的姑娘快乐地并肩站立,身后是明媚的秋阳。别跑,小心点,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我才不管呢,除非你追上我,一个同样遥远的声音在说,伴着银铃样的笑声。秋天的太阳从已经变得有些稀疏的树梢上透下来,在干爽的地面上变成无数榆钱大小的光斑。空气带着微微的凉意,但是吸进肺里很舒服,有股好闻的味道。也许这就是秋天的气味。小菲我捉住你了小菲,一个声音说。这不算,是我自己停下来让你捉的,另一个声音说。...
2000 第6期 - 银河奖征文潘梦笔那一刻,亲人们的哭声逐渐离我远去,我觉得自己正在快速地旋转着上升,死亡的感觉哗的一声从身子里剥离开去,我变成了一根快乐的光线,穿过宇宙,进入到一个红光闪闪的隧洞。宇宙风在我耳旁呼呼直响,然后在身后消失……“生了,生了,‘泉源’里又出来一个。看见头出来了,还有手,准备好光子剪刀。”我听到头顶上很熟悉的声音,“出来了,快剪断他的脐带光。”随后啪的一声,我的光尾被剪断,我突然被一团红光抛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金光铺地、红光作天的神奇地方,我几乎睁不开眼,不知是谁在我屁股上拍了一下,痒酥酥的,于是我响亮地大笑起来:哇——哇——眼睛也随之睁开了,这时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我正站在一个红光闪闪的隧洞前。早已过世的父母亲就站在我身旁,除了一点遮羞布外他们和我一样浑身光溜溜的如天使一般,而且他们都比我还年轻!母亲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终于生了。”我马...
1997 第6期 - 互联网络易丹在交互网络上用scope查询讨论组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比如有一个叫做“社会—文化—中国”的讨论组。我在查看这个组的每一条张贴时,又都同时可以看到一个内容一致的栏目,其中列举了与这个讨论组有关的其它讨论组的名字:社会—文化—中国人社会—文化—台湾社会—文化—香港社会—文化—新加坡社会—文化—马来西亚社会—文化—美国社会—文化—越南人社会—文化—美国—亚裔人这些讨论组的名单都是蓝色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对它们其中某一个感兴趣,只需要用鼠标点一下它的名字,我就跳到另一个讨论组去了。到了那里后,我发现他们讨论的问题和我在第一个讨论组里看到的问题有联系,于是我读上一阵。与此同时,我还发现这个讨论组也有内容相同的一栏,上面也有一串与它们的相关的讨论组的名字,也是蓝色的字母组成。我如果对其中的某一个又有了兴趣,也只需要用鼠标一点,我又跳到另一个讨论组。...
2000 第7期 - 封面故事黄孟丽“我想回桂林去。”蝶第N次对我重复这句话时,明澈的大眼睛不依不饶地盯着我。我从一堆设计图纸中抬起头,如往常一样敷衍了一句:“以后再说吧。”于是她不满地转身,不再理我。这类情景常常发生。我也不知道一个生长在大西北,每日与大漠孤烟为伴的女孩为什么会对桂林情有独钟——她甚至从未去过那里。我注意到她说的是“我想回桂林去”,而不是“我要去桂林”——问她,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每当她这么说时,目光都写满向往。那是对家乡的向往,我看得出。家乡?我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蝶这种奇怪的归属感并非全无理由:这应该来自曾有过的另一个她——那个女孩的故乡在中国西南,一个被称作“山水甲天下”的古城。但是,本体的思维也能复制吗?我有点迷惑地想。...
1996 第10期 - 每期一星杨冬成作者小传(一)帝国银行大厦是全纽约——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大、最豪华的建筑。即使在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的曼哈顿商业区,它也显得鹤立鸡群。在驶向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眼里,它是最先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建筑,已经取代了自由女神像而成了纽约的象征。与气势恢弘的帝国银行大厦相匹配的,是帝国银行超级金融帝国般的实力。其实,在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的今天,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普及已使得银行的触角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非洲贫穷的小镇街头到联合国总部,高度的自动化的信息传输已经使雄伟的银行大厦和宽敞的营业大厅成为历史,但帝国银行的总裁坚持认为,豪华到奢侈程度的银行大厦本身就是银行雄厚的资本实力的象征。(二)我满意地坐在自己宽敞而豪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玻璃幕墙俯瞰都市的街景。我喜欢这样做,它使我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我两手空空地从大学校园里迈进这个波谲云诡的社会,不到十年...
王晋康 马少皇十、返回沙漠之国回到北京后,皇甫林就到各市场去闲逛。他去了大栅栏、天桥,在挨肩擦背的人群中东游西荡,自得其乐。这是他的一大爱好。不过他眼前常会浮现一个戴面纱少女的俏影。那位姑娘的藐视和不恭激怒了他,使他一怒而去,但是,当他自认为已经和她了断了一切之后,潜意识的思念却又不断地折磨着他。直到傍晚,皇甫林才回到他的“平衡诊所”。这是他祖父在北京开的分店,已经50年了,外表没有多大改观。因为北京的著名医院太多,病人的文化层次太高,他们轻易不会相信这种类似江湖医生的诊所。父亲退休回家后由他接手,他更是天生坐不住的性子,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小巷的诊所里。巷里停着一辆高级的红旗Ⅲ型轿车,堵在诊所的门口。正在引颈盼望的护士小娜一眼看到他,激动得尖声喊道:“皇甫医生!是皇甫医生!”...
2000 第9期 - 科学美文刘易斯·托马斯《科学的危险》导读托马斯·刘易斯人很有趣,他1994年逝世,生前因为不同的作为而被人看做医生、病理学家、教授、行政官员、诗人和散文作家。他身材壮伟,穿着讲究,绅士派头十足。1970年在耶鲁大学当医学院院长时,曾应邀在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演说,演说的整理稿辗转传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他被该杂志的主编缠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后来所有篇目结集成书出版,一书名《细胞生命的礼赞》,另一本叫《水母与蜗牛》。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就选自后者。在本文中刘易斯指出: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有一种恐惧感,经验证明每一次进步都产生了大家都没有料到的结果,我们没有能力预测和控制未来,但我们的理性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托马斯用一种近乎俏皮的语调分析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相当与众不同。在他的思想里我们看到了豁达睿智的学者风范,但在他的文风上我们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1999 第12期 - 科幻之窗罗尔夫·豪夫曼 陈钰这是美国南部特有的炎热的八月里的一天。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第一检察官麦克罗恩,五十多岁,特别喜欢喝苏打威士忌。他的办公室里装有全套空调设备,挡住了室外的闷热。然而,这位检察官却偏偏拉起百叶窗帘,敞开窗户。他就是喜欢迎着阵阵热浪站着,让额头上爬满汗珠。他的祖先是这块炎热而干燥的南方土地上的第一批移民,对此,他颇引为自豪。一百年前,他的曾祖父就在密西西比河畔占下了一个大庄园。他的后裔们不仅继承了他的万贯家财,而且还继承了他对黑人的刻骨仇恨。通话器响了,麦克罗恩的秘书报告:一位名叫西勒斯的教授有要事求见。西勒斯教授,高高的个儿,尽管年龄还不满五十,头发已有些灰白了。他非常激动。他还没有在椅子上坐稳,就急忙拿出一张纸片,放到检察官面前。纸上印着一个年龄约摸二十五岁左右的黑人青年的照片,照片下面有粗体黑字:通缉杀人犯。...
汪洋啸一 阴谋的制造者“早上好!”和华来到他的大脑贮藏室,对一台仪器说道,“我已和D市的大洋出版社联系上了,他们答应尽快将信转到罗娜手中。我终于有机会重新和你竞争了!”他有些兴奋,挑逗地,“雷光,你现在有何感想,能告诉我吗?”“你不觉得自己很卑鄙吗?躲在人背后开黑枪,还谈什么公平竞争!”仪器里传出一种机械、单调的声音。仪器旁边棕榈树叶下的玻璃缸里浸泡着雷光的脑组织,有些丝状物和细管将它与仪器连接,恍然看去象一簇粉红色的珊瑚花。“别生气老同学,欧洲人甚至可以用生命同情敌决斗,而我们这只不过是一场智力游戏罢了!”“爱你!”和华冷笑,“你以为你还是雷光?还是二十多年前学校里的那位高材生?你现在只是一具大脑,形象地说只是一簇粉红的花朵。”他把手放在仪器的一个旋钮上,“只要扭动这个开关,我随时都可以让它凋谢。”...
《第三个太阳》作者:第三个太阳作品相关《第三个太阳》书讯《第三个太阳》为中国科幻大片量身定制的原创素材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页码:249•ISBN:9787802202696•条码:9787802202696•版次:2008年3月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开•套装数量:1•定价:22新书关键词人体基因记录史前惊人秘密!南极冰盖隐藏神秘金字塔!地球原非太阳系本土行星!看太阳怎样毁灭,看地球怎样搬家,看人类如何浴火重生……星际版的《泰坦尼克号》!人类绝境中的悲壮史诗!内容介绍一天,三封绝命电文发来惊人消息:太阳系边沿的柯伊伯带惊现神秘天体,与月亮一般大小的塞德娜连同数百颗小行星离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