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有 梁燕 高境这场秋天少有的风雨已持续了好几天,街上的行人少了许多,天色像铅一样的沉重。我无聊地坐在诊室里,以往忙得不可开交的产科也因这晦暗的天气而清闲了许多,整个上午我看了不到五个病人。虚掩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五十出头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双眼布满了血丝,头发乱作一团,领带胡乱打着。他是克来思斯·金布尔,我们极熟。看着他这副模样我不禁好笑,打趣道:“尊敬的特侦处处长,你这是怎么了?到我产科医生这里来想必不是检查什么吧?”金布尔没有像往常那样同我调侃,他一脸沮丧地坐下来,脸色更加难看。他长叹了一口气,沉重地说:“司马,我倒大霉了。”“唉,老兄,你的情人有问题了吗?艾滋病?”“别开玩笑了,我真的出事了。”看来真有什么事,我停止了揶揄,静候他说下文。...
1998 第11期 - 每期一星王力德人常说“见鬼了”,这意思是指根本不存在不可能的事儿。而我却是真的“见鬼了”,还因此得了个极为风光的“艺术大奖”。其实,这个“见鬼了”的故事,只是我们考察队在探访玉依曼力克古城途中的一段插曲,但我觉得比探访古城本身更有价值。惊魂……憋闷、压抑、窒息、绝望……正在恐怖的梦魇中痛苦挣扎的我,忽然被一狂暴的风雨声撼醒,惊魂甫定,大汗淋漓,周围一片漆黑。我这是在哪里?我还活着吗?……恍惚中记起昨晚上不知为什么,忽然掉进一个很深的洞穴,然后就失去了知觉……我是从哪儿掉到洞里的呢?就在这时,我头顶上炸开了一个巨大的霹雳,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长空,洞穴中忽然射进一道奇怪而神秘的光,发着青绿色。环顾四周,影影绰绰看见几尊残断的佛塑、高邃的拱形洞顶……啊!我惊叫了一声,在绿光映照下,我清楚地看到,就在我前面不到十米远的地方,竟有几个活人!几个古代西域戎装的人!...
1994 第2期 - 主流作家系列梁晓声 杨鹏 吴岩主持人的话近两年,在中国科幻文坛上发生了两件大事。著名科学家、水利电力专家潘家铮教授闯入科幻领地,并得到国务委员宋健的支持,以及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巨著《浮城》的发表,给世纪末的中国科幻前景,罩上了绚丽的光环。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生于1949年。他的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今夜有暴风雪》等。也许是昨天,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沿海某个城市,在一个暴风雨肆虐之夜,在人们不经意之间,从大陆架上断裂下来,漂到了太平洋上……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土地缩为一座浮城在时代的汹涌海洋中茫然地漂泊——“看,看,海鸥!海鸥!……”许许多多许许多多海鸥,成千上万只海鸥,大雷雨前的蔽天乌云似的,不知何时笼罩于城市上空。它们响亮地叫着,如同闹蝗灾的情形一般,来势汹涌,几乎完全占领了人们所能...
刘维佳一、着陆火星,面临死亡耳机里传出的没完没了的嘈杂声音令毕晓普越来越烦躁不安,他感到浑身燥热难受,就连头盔中的空气也似乎有一股辛辣的味道。死亡绝对是不可避免的了,哭哭喊喊就能找到活路吗?各位为什么就不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保持安静?毕晓普抬起头,透过头盔上的透明面罩向四周望去。目力所及之处,荒原一望无际,遍地嶙峋的怪石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地平线。火星的大地是如此的红,甚至连空气都被染红了,桔红色的光线充塞了火星大气层内的每一寸空间。真难以令人相信拥有这样的暖色调的空间其温度竟在摄氏零下好几十度。死在这种地方,我们的躯体大概可以完好地保存很久,下一批拓荒者到来时,他们也许会认为我们都仅仅是睡着了呢。毕晓普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人自杀啦!”一个声音在耳机中猛然炸响。一瞬间,耳机中那些没完没了的抽咽和毫无意义的自言语全部戛然消失了,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那个自杀者身上。只见...
□ 狐狸莫德地铁站不过是剧本在现实世界中的某种延伸而已,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关心这个故事本身了,迫在眉睫的是当下的状况。毕竟嚼着爆米花观看电影里的人物冒险和置身其中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两码事。所有的经验都告诉他结局可能是无情的,彻头彻尾的悲剧。这显得既荒谬又疯狂,但不幸的是...............现实的确如此。现在编剧站在向下移动的自动扶梯上。他努力的观察逆向延伸的扶梯带来的一张又一张呆滞面孔。希望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点儿什么。谋杀他的人可能是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这些人几乎无处不在,这将作为他们神通广大的证据。不过在行刑者掏出手枪以前,他却没法看出一丁点儿,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预兆。如果把他死在地铁站作为结局,那么这些经历就会被添油加醋,直到变成小报上的又一个神秘故事。他本人则会被当作这个星球上数亿个抑郁症患者中的一个对待。虽然杜撰这个故事的人对他的生活根本一无所知。有人统计过每年...
17.三体、牛顿、冯·诺依曼、秦始皇、三日连珠《三体》第二级的场景开始时没有大的变化,仍旧是诡异寒冷的黎明,仍是那座大金字塔,但这次,金字塔的形状又恢复到东方样式。汪淼听到一阵清脆的金属撞击声,这声音反而更衬托了这寒冷黎明的寂静。他循声望去,看到金字塔根基处有两个黑影在闪动,灰暗的晨光中有金属的寒光在黑影间闪耀,-那是两个人在斗剑。等目光适应了这昏暗后,汪淼大致看清了那两个格斗者的模样,从金字塔的形状看这应该是在东方国度,但那却是两个欧洲人,穿戴大致是欧洲十六七-世纪的样子。格斗中个子矮的那人低头闪过一剑,银白色的假发掉在地上。几个回合之后,又有一个人绕过金字塔的拐角奔了过来,试图劝止这场格斗,但双方那呼啸的剑-使他不敢上前,他大喊道:“停下来!你们这两个无聊的人!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心吗?如果世界文明没有未来,你们那点荣誉算个屁!”...
2000 第11期 - 每期一星姚鹏博荣光的众神们在夜空中游走,闪烁的群星作为驿站的明灯。永不停息的生命们呵,飞翔的你们又是怎样的形式?——中古英雄的四行诗抄一何林一遍又一遍检查他的通讯器,因为莫名其妙的音频一直在困扰着他,就从他登上这颗彗星的那一刻起。这是一颗名副其实的“脏雪球”,巨大的无规则的球体被厚实坚硬的冰层所覆盖,所有的坑洼和罅隙满满地盛填着高傲的宇宙灰,裹在冰层外的尘埃均匀地占据着自己的地盘,向新来的客人炫耀着先入为主的资本。这简直就是一只在炭灰堆里滚了三个来回的烧焦的冻土豆!对于这个荒芜之境何林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踏上一脚的,看看人家金星探险队多么风光,全天候在地球上实况转播;还有登上土卫六的,要知道他们旅行的待遇,啧啧,简直等于太阳系里掉馅饼;还有,还有……最令何林气愤的还不止这些,他到这种没有鸟所以也不会生蛋的地方来的目的竟然是探索生命的踪迹!不知上头信了...
1997 第7期 - 每期一星王能一未来的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原有的几大霸权主义国家已被两大跨星球国际公司控制,沦为傀儡,其它发展中国家对这两大公司也俯首称臣,这两大公司就是IBA和WBE。同时,这两大公司为争夺其生存的最基本因素——能源而进行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它们使用不带标记的战斗机器人进行小规模的、秘而不宣的战争,已是半公开的秘密。二十一世纪某一年的狂欢节后,IBA和WBE相继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出了一种最新型的电脑游戏——毁灭战斗机器人,这种电脑游戏用一个大容量、处理信息速度相当之快的传感器与操作人头部相连,操作人通过自己大脑的脑电波控制游戏中的战斗机器人。游戏机使用两大公司最先进的第五代光子运算电脑,这种电脑游戏的随意性、逼真性都相当高,玩游戏的人坐进游戏机后,在幻象中用脑电波控制着战斗机器人,用武器攻击对手,摧毁敌方基地。在游戏中,无论是与对手的搏杀,还是摧毁敌人基...
1993 第5期 - ’93科幻文艺奖征文王晋康“地球通讯社2月30日电:在全体地球人翘首盼望202年之后,第一艘星际飞船《夸父号》已于昨日,公元2253年2月29日回归地球。地球人委员会已决定,授于机长王亚当以‘人类英雄’的称号。”七天后地通社播发一篇专栏文章。作者雪丽小姐,新智人编号34—64305。“夸父号星际飞船于2050年11月24日发射,目的是探索十光年外的RX星系的类地文明。飞船为等离子驱动,历经202年又3个月后返回地球,乘员在途中采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暂时中止生命。“飞船上原有四名乘员,其中三名已不幸逝世,埋骨于洪荒之地,地球人委员会已追认他们为人类英雄。愿他们在茫茫宇宙中安息。“近代科学揭示,若人脑冷冻期超过临界值,则其人解冻后一无例外地会出现一个心理崩溃期。可惜200年前人类尚未认识这一规律,未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而在RX星系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造成了三名乘员的非正常死亡。...
柳文扬 名词解释: T-mail:时间邮件。粒子超光速技术初步成熟后,互联网被建成四维网络,跨时间的往返通信成为可能。 T-mail管理员:专职处理四维网络中的往返信件的人。他们的职业是秘密的。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制止违反了“T-mail准则”的信件的传送。 T-mail准则:为了防止信息在时间中逆流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而制定的准则,根据该准则,某些时间邮件被禁止发送。 TMW:环球时间邮件公司。 发件人:无 收件人:wen_mt@163 主题:遥远的祝贺。 抄送:无 发送时间:无 文: 你好! 这是一封相当独特的信,看信前先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昏倒。因为给你写信的人,就是你自己,十三年后的你。 在你的信箱里看不到我的发信时间。我这里现在是公元2013年,TMW,即环球时间邮件公司在今年成立。我被录用为2013年T-mail(时间邮件)管理员,也就是说,你一样要成为2000年的T-mail管理员。在全...
1993 第12期 - ’93科幻奖征文王力德一悉尼海岸边那座白色船帆式建筑的海中歌剧院里。海蓝色的大幕尚未拉开,明亮的场灯却已渐渐地暗了下来……在开幕之前,我们还来得及把目光伸向池座的一个偏僻角落,在众多的澳大利亚人中间,显眼地坐着两个中国人——叶航和他的老同学,“大姐”罗笑风。冷峻沉默的叶航此时恰象一座贝多芬石膏像,而热情温厚的罗笑风却在笑眯眯地向这座“石膏像”发表她的“观前感”。她一手不断地扶眼镜,另一只手中旋舞着一张湖蓝色的节目单,上面用英文印着:剧情简介芭蕾舞剧《天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业绩创作的。远古,众神之神宙斯用天庭的雷火、严冬的酷寒虐杀生灵,降灾于美丽恬静的人世,以显示对伊甸园原罪的惩罚。...
吴岩一、神秘的失踪第一天上午 10:15航天部西北第063基地紧张的空气从四面八方弥漫过来……兰星烈上校觉得嗓子里有些什么堵着,不让他正常呼吸。他干咳了几声,但是,毫无用处。刚刚造好的“TNT—3”(天女图三号)宇宙飞船,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倏然失踪!“天女图三号”,是花费了100亿元人民币建造的大型行星探测飞船,它由三只相互钩联的球形独立舱组成,远远看去,横卧在地面的飞船就象一只闪闪发光的巨型金属糖葫芦。建造这艘飞船,全国的数百个厂家的万余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整整奋斗了十年。要知道从地球到冥王星,“天女图三号”大约要飞行十年,在这十年里,太空中的各种物质都会随时侵袭飞船并威胁探险队的生命安全。但是,就在今天上午,测验程序意外地中断了。当总工程师要求给飞船所在的试验场周围加上一个50,000高斯的强磁场时,“天女图三号”忽然冒出一种绿色的光芒,就象是它的内部有什么奇异的绿色物质燃烧了一样。...
1996 第5期 - 科幻影视查尔斯·默里 凯瑟林·B·考克斯 黄仲琪1995年,是阿波罗十三号发射二十五周年纪念。美国拍摄了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巨型故事片《阿波罗十三号》。阿波罗十三号发射升空,原想重温人类踏足月球的美梦,却险些变成灾难,三名太空人几乎丧生宇宙。在休斯敦太空中心协助下,才得以安全返回。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却创造了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航天史上虽败犹荣(Successful failure)的光辉时刻。本刊特在’96·5和’96·6两期连载关于“阿波罗十三号”的真实纪录和影片图片。太空人挑战厄运的英雄主义精神,足令追歌星的青少年转而变成宇航崇拜者、太空迷。小菀当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十三号起飞时,载人航天飞行离加加林飞行九周年纪念日只差一天。在这期间的几年里,实际载人飞行一直是出乎意料的安全。有三十七次,人们坐在火箭的顶上随火箭发射进入太空;有三十六次,他们安全地返回了。只有一次飞行造成了死...
汪淼刚刚退出游戏,电话响了,是大史打来的,说有紧急的事情,让他马上到重案组办公室去一趟,汪淼看看表,已是凌晨三点了。汪淼来到大史凌乱的办公室时,见那里已被他抽得云蒸雾绕,使得在办公室中的另一位年轻女警不停地用记录本在鼻子前扇动。大史介绍说她叫徐冰冰,计算机专家,是信-息安全部门的。办公室中的第三个人令汪淼很吃惊,居然是申玉菲的丈夫魏成,头发乱蓬蓬的,他抬头看看汪淼.好像已经忘记了他们见过面。“不好意思打扰,不过我看你也没睡吧。这里有些事儿,还没有汇报作战中心,大概需要你参谋参谋。”大史对汪淼说,然后转向魏成,“你说吧。”“我说过,我的生命受到威胁。”魏成说,脸上却是一副木然的表情。“从头说起吧。”“好,从头说,不要嫌我麻烦,我最近还真想找人说说话……”魏成说着转头看看徐冰冰,“不做笔录什么的吗?”...
1993 第4期 - 科幻名著欣赏汤姆·戈德温 于小丽 周稼骏 译从本期起,本刊开辟“科幻名著欣赏”专栏,经广大读者推荐,首篇重新发表荣获科幻大奖“雨果奖”的美国科幻作家汤姆·戈德温的《冷酷的平衡》。《冷酷的平衡》成功之处在于把大胆的幻想(飞船、星际飞行)与人情人理的故事水乳交融,虚拟的大环境和真情实感结合得天衣无缝。由于有了细节的真实,使读者觉得某次太空飞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悲剧,由于有了大胆的幻想(特定的外太空,险恶的处境)使兄妹之情——(实际上是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作者所要展示的主题是:科学规律是无情的,有的甚至是冷酷的,铁定的,人的感情只能屈从于它而难以与之抗衡。小姑娘冒犯了它,遭到令人心碎的惩处。如果我们从那艘悲剧飞船把眼光移向我们身边,看看人类冒冒失失干了多少蠢事,不正象小姑娘那样遭到科学规律的惩处吗?...
1991 第1期 - 科幻电影故事一辛 蓝充仁一、总部血案不知是未来何年何时……美国底特律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陪衬着一幢银色摩天大楼直冲云霄。这就是名闻遐迩的OCP公司总部。顶楼会议室。二十余名董事和部门经理正襟危坐,倾听公司总裁纳尔逊阐释发展计划。“诸位朋友,”纳尔逊捋捋花白头发,精神矍铄地说:“本公司多年的夙愿——修建三角城计划——已获市政当局批准。这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计划,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随着总裁的手指,众人目光齐刷刷地扫向摆在一侧的三角城模型。模型洁白无瑕,超现代的楼群设计新颖别致,线条明快。立体公路宛如白色飘带,婉蜒缠绕于建筑之间,展示出一个梦幻般的神奇世界。会议室顿时响起一片掌声。“但是,”纳尔逊总裁顿了顿,“我们面临着一个可怕的毒瘤,那就是底特律猖獗的刑事犯罪活动。在两百万建筑工人开进之前,我们必须彻底消除这个隐患,否则旧城改造计划将寸步难行。为...
作者:约翰·布朗勒保罗·沃克尔害怕他的孩子们。几个月来,自从那场不幸的事故以来,他都为他们感到担忧,但是这有所不同——不是很迅速的变化、而是那种逐渐的,一天早上突然被意识到:已经发生了。他和丽莎过去一直对他们杰出的智慧感到如此骄傲…他说不出他发现他们中哪一个更让人不安。从逻辑上说,它应该是瑞克,就因为这次事件改变他的方式。他没有留下明显的伤痕,但是却造成了不容否认的损害。要么是直接地,是创伤的影响,要么是间接地,让他看到他母亲已可怕地死去,证明是不可能平静接受的。但是在很多方面,年长两岁的凯利更让他担心。她一直保持的镇静也有令人烦恼的地方:尤其是她照顾瑞克的方式,因为他表现出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兴趣。对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样有条不紊、这样的沉着镇定不太合适:早上叫醒她的弟弟,确保他穿得整整洁洁,按时吃早餐,安排他们怎么回家,因为尽管保罗可以在去上班时顺道送他们...